我們每天接觸媒介的時間
  數字出版對傳統出版物的衝擊加強/新華社
  晨報記者 徐穎 實習生 許惠英
  昨天,一年一度世界讀書日的到來,讓申城變成了一座閱讀的海洋。被譽為“申城閱讀文化活動新地標”的思南讀書會推出了“《莎士比亞全集》朗讀分享會”、“王安憶和趙昌平對談會”等活動;在軌交2號線的幾個重要交通樞紐站,上海故事廣播等聯手舉行了“慢閱讀 慢生活”行動,儘管活動十分熱鬧,但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,仍有許多人忙著低頭刷屏。記者隨機做了一個微型街頭調查發現,微信閱讀正大肆侵占人們的閱讀時間。
  支持派:沒時間看書
  對很多人來說,一天刷屏時間遠不止2014國民閱讀調查中的50分鐘。“每天有四五個小時泡在網上,也不知道幹嗎了,四處看看,時間就過去了。”在一家機關工作的張小姐說。
  負責市場銷售的“80後”梁先生承認,自己就是刷屏一族。“微信閱讀時間占80%。主要看一些時事新聞,我會訂閱手機報,還有一些八卦,包括朋友圈裡的事情。”他說,現在工作壓力很大,有閑情逸致坐下來看一本書的時候越來越少,連看報紙時間都省掉了。
  被問到精神生活上是否會不太滿足時,他說,現在大家都這樣。“刷屏很正常,我已經習慣了。現在發展太快,電子產品大量涌現,要回到以前慢閱讀的狀態很難,雖然慢閱讀其實是需要的,但這個東西與生活節奏有關,如果工作狀態、生活狀態悠閑,或許你還會去讀書。如果你的生活壓力太大的話,你主觀上就做不到。我們的根源是生活壓力太大,如果沒有這個壓力,慢閱讀還是有可能的。”
  22歲的大三學生馬小姐說,微信閱讀占據她70%的閱讀時間。她每天都閱讀微信上的文章,這已經成了她的一種習慣。周末的時候,偶爾也會靜下心來去看紙質版的書籍。“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好事,總覺得這樣的閱讀,會讓我覺得無法深入地讀下去。”
  今年50歲的王先生雖然是自由職業者,但平時出門在外的時間比較多,沒有太多時間看書。王先生表示,自己喜歡坐車的時候看微信,以前有每天買報紙看的習慣,自從有了微信,就不再買報紙了。
  平衡派:微信紙質各半
  蒲蒲蘭繪本館負責人楊小姐告訴記者,微信瀏覽占據了她一半的閱讀時間,早上起床就刷,晚上睡覺前也刷,變成了一種習慣。由於工作原因,看的內容基本上都與圖書相關,她訂閱了許多與讀書或出版相關的公眾號,瀏覽這部分信息成為工作的一部分。她說,這個對工作的幫助還是很大,但影響也是有的,那就是改變了她原來的閱讀習慣,靜靜思考的時間少了。
  書評人李先生則表示,微信閱讀讓他把所有碎片時間都變得更有價值。他的微信閱讀主要也是集中在文學閱讀領域,比如在微信上讀完了《收穫》上的很多小說,而且微信閱讀也沒有影響他原先就保持的閱讀紙質圖書的習慣。唯一的改變是,微信閱讀讓人更習慣短閱讀。
  反對派:微信不算“閱讀”
  大三學生裴先生說,每天看書的時間也就一個小時左右。當被問及微信使用情況時,裴先生說:“個人覺得閱讀指的就是看出版書,微信上的瀏覽不能稱之為閱讀。”雖然偶爾看看微信,但都是匆匆掃過,微信閱讀時間只占5%。裴先生表示,微信上面的文章字數有限,而且在手機上看書比較累眼睛。裴先生還向記者透露說,因為自己喜歡買書看完之後收藏,所以極少看電子書。
  出版人王先生則表示,自己的微信閱讀時間最多占總閱讀時間的10%。對於以閱讀為工作的他來說,微信閱讀不足以對他的生活有任何改變,而且即便在微信上閱讀,他讀的還是與興趣或工作相關的內容,微信閱讀只是提供了一種閱讀平臺而已,他真正閱讀的還是紙質書。
  (原標題:刷屏族,敢問你還讀書嗎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31icm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